辽沈战役时,国军混乱的指挥系统如何断送了廖耀湘兵团?

发布日期:2024-12-21 14:52    点击次数:188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的指挥系统之混乱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少见的,这也是国民党军经常病败如山倒的原因之一。辽沈战役期间,作为国民党军一等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就吃了这个亏,以至于廖耀湘本人在很长时间都对自己的战败不服气。

辽沈战役初期,廖耀湘兵团在蒋介石的强令之下离开沈阳,要与侯镜如兵团东西对进,救援锦州。但由于各种原因,锦州在廖耀湘兵团抵达之前就被东野解放了。而廖耀湘兵团此时便处在兵力劣势且没有坚城可以倚仗的危险局面之中。

此时廖耀湘兵团的出路主要是三条:一,不顾一切地向西前进,以求收复锦州;二,向东北方向前进,撤回沈阳固守;三,向营口前进,从海上坐船撤退。可是由于国军混乱的指挥系统,廖耀湘在选走哪条路的问题上出现致命的犹豫。

展开剩余67%

当时廖耀湘兵团之上主要有三个指挥中心:一是蒋介石;二是国民党东北“剿总”的总司令卫立煌;三是临时上任的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的杜聿明。但问题是这三个指挥中心都能直接对廖耀湘兵团下达命令,而命令还完全不一样。

按照自己一贯的军事水平,蒋介石下令廖耀湘兵团向西收复锦州。但当时已经解放的锦州集结了东野四十余万大军,廖耀湘兵团如果西进就是找死,卫立煌、杜聿明和廖耀湘对此非常清楚。但蒋介石的命令又不能不听,他们只能另想办法。

于是杜聿明下令廖耀湘兵团进攻黑山,目的是一方面做出向西进攻的态势,应付蒋介石;另一方面是打通交通线并牵制东野主力,保证向营口撤退。没想到东野十纵在“黑山阻击战”中顽强抵抗,廖耀湘兵团连续数天的猛攻竟然毫无进展。

随着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受阻,卫立煌和杜聿明之间也产生了分歧。杜聿明认为廖耀湘兵团虽然在黑山受阻,但通过营口撤退的条件依然存在,下令继续向营口前进。而卫立煌认为黑山受阻意味着廖耀湘兵团已经没有可能从营口撤退,下令其撤回沈阳。

其实除了西进锦州之外,廖耀湘兵团如果下定决心走去营口或者去沈阳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保住部队。但由于指挥系统的混乱,廖耀湘兵团奇迹般地在三条出路上都“半途而废”,从而为东野主力完成最后的合围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