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何不敢“抗美援朝”:斯大林一封“秘密电报”给出了答案

发布日期:2024-12-21 13:57    点击次数:64

前言

随着二战在1945年结束后,朝鲜半岛也被分为了:韩国和北朝鲜两个国家。其中苏联支持的是北朝鲜,美国支持的是南朝鲜。

然而,和平的日子还没过多久,北朝鲜就在1950年6月25日时,突然对韩国发动了进攻,在其以最快的速度占领首尔后,又继续向南推进。

加上美国在其中掺和,冲突也开始逐渐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也迅速召开了紧急会议,呼吁会员国采取行动来支持韩国并阻止朝鲜的侵略。

接着,大家熟知的麦克阿瑟便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身份,将北朝鲜的进攻全部打断,且推进到了中国边境。

展开剩余90%

后来,我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以及尊严考虑,便对朝鲜伸出了援助之手,且与美国进入了相持不下的战争状态中。

到这大家就不禁发出疑问了,既然北朝鲜有苏联支持,那他们为何迟迟没有出手相助呢?

其实,这也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搞不懂的事情,然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一封加密电报,却解开了种种谜团。

美苏对峙

历史事件和战争的发生通常与全球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角力对于战争的发生和结果起到了重要影响。

其中,冷战期间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不仅存在着对全球影响力,还有着地缘政治的竞争。

而且,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就一直被其视为是敏感地带。正如我们开头所讲,韩国和北朝鲜背后的靠山,并不相同。

所以,朝鲜战争爆发的背后,也是“美苏博弈”的战地转移。不过,要是在1948年的话,美国和苏联最想要的地区还不是这里,而是—欧洲。

因为不管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领域,欧洲都可以被视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域。

不过,要是拿东南亚和欧洲作比较的话,还是有一定亮点的,例如:日本的工业革命以及蒙古地区的丰富矿产资源等,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但是在美苏的眼里,却更加注重欧洲的文化思想以及创造力,所以这些也仅仅被其看作为“外表。”

再者来讲,欧洲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资本主义的。

所以冷战期间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介入欧洲,并试图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塑造欧洲的格局。

其中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拉拢欧洲,并为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重建资金。

马歇尔计划旨在重建战后的欧洲经济,推动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以遏制苏联的扩张,并防止欧洲国家陷入经济困境和政治混乱。

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和合作,努力将欧洲国家纳入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体系。

但苏联则试图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来改变欧洲。

例如,支持共产主义政权和运动,并在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试图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

不过,柏林问题上也成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中心。

柏林位于东德(社会主义德国)境内,但是柏林也因历史原因,被分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两部分。

其中,繁荣的自由市场经济区域是西柏林,而东柏林则成了苏联的展示窗口。

在柏林墙的建立后,东西柏林之间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立。而这条柏林分界线成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一个具体象征和焦点。

所以,被美苏共同“分割”的朝鲜,自然成了苏联的目标。

苏联策略

早在1949年末时,斯大林便曾多次在电报沟通中,将金日成的“统一大计”多次拒绝。所以苏联在战争初期时,为了帮助北朝鲜进行自卫,还向其提供了一些军事援助。

而且,美国当时也不支持韩国这种做法,但李承晚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政治目标,却多次采取行动。

其中韩国因为一些复杂的政治原因,并没有直接签署《朝鲜停战协议》。

但随着1950年2月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苏联却突然做出了改变。

这一条约是中苏两国在冷战时期建立的一项重要合作协议。

根据该条约,中苏双方承诺在面临外来武装侵略时互相提供军事援助,并保证彼此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其中,苏联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来巩固其在东亚的地位,并为共同抗击西方的威胁提供支持。

同时,中国希望借助苏联的支持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但苏联当时并不这样认为,对他们来说,拥有优质的不冻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保证它们的舰队和贸易航线在冬季也能够继续运作。

因此,苏联很快就将眼光放在了更好的港口—釜山港。

釜山港作为一个深水、不冻的港口,为苏联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苏联试图通过控制釜山港来确保自己在东亚的影响力和利益。

于是,苏联便在1950年4月份时,突然同意了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的请求。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早在朝鲜战争初期就预见到美国的介入,并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协助韩国防御北朝鲜的进攻。

苏联通过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第84号决议,阻止了联合国采取行动支持韩国。

他们知道,即便联合国不参与,美国仍然有法律依据来支援韩国,基于美国与韩国之间的共同防御协议。

在苏联最初的计划中,他们认为中国可能无法阻止美国军队的进攻。

但如果美军真的打到中朝边界的话,苏联可以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我国进行长期支援,直到美军撤退。

所以也能说,苏联此次举动,完全是在自己不承担代价的前提下,选择了放手一搏。

斯大林计划

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卡特马瓦德”在1950年8月时,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大概内容就是想问问苏联作为“老大哥”,为何不管“小弟”的死活。

后来斯大林为了平复这些“小弟”心中的怒火,便在电报中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正在挥霍其军事威望和道德权威,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此外,很明显,美国目前正在远东地区分散注意力。这难道不会给我们在全球力量平衡中带来优势吗?毫无疑问,确实如此。

把中国拉入争取朝鲜自由和自身独立的斗争中,不仅会在亚洲的冲突中束缚美国,而且会削弱美国的整体地位和影响力。提供必要的时间来加强欧洲的社会主义。”

但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志愿军,不仅参战人数众多,战场表现出色,还给联合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苏联的“扩张大计”直到斯大林去世半年后,都没有彻底落实。

最终,这场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也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一项停火协议。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